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报考 成绩查询

00320领导科学自考学习资料:领导体制

来源:www.hfxbo.com 2024-03-15

中考成绩查询

考生网为考生采集整理了“00320领导科学自考学习资料:领导体制“以供考生们复习用。自学考试教程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变动,但有关常识大体不变,考生们抓住考试知识点进行复习即可。

00320领导科学自考学习资料: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

第一节领导体制概述

1、领导体制就是指组织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规则体系。内涵:

1)领导体制是一种权限划分的规范体系。(权力是领导的基础,领导体制的核心是领导权限的划分。)

2)领导体制体现为肯定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领导体制的载体)

3)领导体制是领导干部管理的一系列规范安排。

2、领导体制、领导规范、领导机制有什么区别:领导体制是宏观意义上的领导规范的体现形式,而微观意义上的领导规范基本等同于领导体制。与根本的领导规范相比较,领导体制是较低层次,要服从服务于领导规范,是领导规范的具体化和运行规则。领导体制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领导规范具备肯定的阶级性,而领导体制则是中性的,其工具性比较突出。领导机制则是领导体制的运行过程和模式。

3、领导体制的特点:
1)根本性;2)系统性;3)规范性;4)稳定性;

4、领导体制的二重性:领导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即领导体制的常见性、共性。

2)领导体制的社会属性,即领导体制的特殊性、个性。

在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社会属性反映领导体制的内容,是本质属性;自然属性体现领导体制的形式。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并为其服务。

5、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1)领导组织的原则,包含:
1目的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高效性原则。

2)领导组织结构,存在的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1纵向的领导隶属关系;2横向的领导协作关系。

领导组织结构的四种模式:
1直线式领导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等级垂直领导结构;2职能式领导结构: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3复合式领导结构:也叫直线—职能式结构,亨利·法约尔提出;4矩阵式领导结构:也称“规划—目的”式结构;5事业部式领导结构:又称“M型”结构或者多部门结构。

3)领导的层次与跨度。领导结构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形成领导的层次,横向结构形成领导的幅度。通常来讲,在同一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层次和领导幅度成反比关系,即在组织规模肯定的状况下,较大的领导幅度意味着较少的领导层次。

影响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之间的关系的主要原因有:

1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任务愈复杂,差异愈大,就越需要协调,领导幅度就愈小,领导层次就越多;反之亦然。

2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近似程度。工作内容越容易,越近似,就能使用较大的领导幅度和较少的领导层次。

3组织成员素质水平。组织成员的素质高,责任感强,可以使用较大领导幅度的结构。

4领导能力情况。领导幅度的宽窄与领导能力成正比,领导层次的多少与领导者能力成反比。领导者素质高、能力强,领导幅度可以适合增加,领导层次则相对降低。

5组织文化的凝聚力。好的组织文化可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如此领导层次就能降低,而领导幅度则可以增大。

4)领导组织机构。领导体制的实质是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规范化。现代领导组织机构一般包含:决策机构(包含决策中心决策中枢系统;信息机构,亦称信息管理软件;咨询机构,亦称智囊系统)、实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5)领导管理规范,包含领导干部管理规范和领导工作规范。

6、领导体制有哪些用途:

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有序拓展的规范保障。

2)领导体制是达成领导目的的要紧方法。

3)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制约着领导主体。

4)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

5)领导体制关系到组织的前途命。

第二节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和种类

1、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

1)原始社会的自然集体领导体制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个人“父母式”领导体制

3)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体制(资产阶级民主制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
1实行政党政治;2实行议会制;3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4)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领导体制的演进(国内领导体制的进步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1949-1956年,党政领导体制基本确立阶段;2.1956-1966年,领导体制的探索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1976年,领导体制的混乱、畸变阶段;4.1977年到目前,领导体制改革进步阶段。)

2、领导体制的基本种类:

1)集权制与分权制

①集权制指所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均集中于上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手中,下级需要完全遵循上级的决定和指示办事的领导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可以统筹全局,兼顾各方;可以统一指挥,容易做到令行禁止,便于统一调度和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做大事。

缺点:灵活性差,应变能力低,困难顾及特殊状况,困难顾及特殊状况,不容易因时因地制宜;很难充分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使下属对上级领导产生倚赖性,容易致使独断专行和官僚主义。

②分权制指下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和解决问题,上级对下级的决定和处置的事情不能随便干预的领导体制。

优点:分级治事,分级负责,使下级机关和领导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因地因时制宜,增强应变能力,易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下级得到训练和增长才干;有益于上级领导减轻工作负担,提升效率,有益于预防官僚主义。

缺点:容易出现各自为政、政令不一的情形,滋生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等问题;协调困难程度比较大,不利于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2)完整制与离别制

①完整制又称集约制、一元统或统属制,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每个构成单位,均同意同一上级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的统一指挥和控制的领导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统一指挥,责任明确,政令一致,行动飞速,效率较高;便于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可以预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

缺点:容易致使权力过分集中和领导者独裁专断,包揽所有,压抑下级机构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应变能力。

②离别制又称独立制、多元统属制,也可称作多样化领导,指同一层级的领导机关或同一机关的每个构成单位同意两个以上平行的领导者或领导机关指挥控制,根据每个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力,且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并相互制约的领导体制。

优点:权力比较分散,可以使不一样的组织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有益于各机关之间相互监督制约,预防专断滥权;也有益于各机关之间彼此角逐,有益于人才的成长进步。

缺点:容易致使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政出多门、重复劳动、浪费资源、推诿责任等问题,容易产生机构重叠、权力冲突、监督协调困难的问题,影响整体利益。

3)“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①“一长制”又称首长制,也叫独任制,指在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一位领导者身上的领导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行动飞速,决策和实行的效率较高。

缺点:不可以集思广益,受领导者个人的常识、经验与能力的限制较大,容易产生决策失误,致使紧急灾难;假如缺少有效监督,容易产生独断专行、滥用权力的弊病。

②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交由两位以上主要点导者组成的委员会行使的领导体制。

优点:便于集思广益,降低决策失误;分工负责,可以减轻主要点导者的负担;可以代表不同方面对的利益,发扬民主;相互监督,可以防止个人专断、滥用职权。

缺点:权力分散,行动迟缓,效率不高;有时会由于出现争议、建议很难统一而致使议而不决、决而不可以,以至于坐失良机,贻误大事;有时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的问题,名义上是集体领导、集体负责,事实上是某些个人说了算,无人负责。

4)层次制与职能制

①层级制又称分级制、层次制、直线制,指一个领导机关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对上一级负责,从最高权力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金字塔式的指挥系统的领导体制。

优点:权力集中,指挥统一,层次分明,职责明确,行动飞速;各层次领导者工作性质基本相同,职员的升迁或平级调动,可以非常快适应和胜任工作;有益于培养具备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

缺点:各级领导者管辖的事务冗杂,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中间层级多,会致使指挥效力随层级递减;权力集中于上级领导,容易致使权力滥用,草率行事。

层级制的领导体制主要适用于领导关系简单、工作性质单1、任务目的明确的组织或部门。

②职能制又称功能制或分职制,指一个领导机关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设置若干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推行领导。

优点:分工精细,专业性强,领导者能各司其职,熟知业务,工作效率较高,有益于提升领导者的专业化水平。

缺点:分工过细,容易导致机构臃肿,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容易形成割据状况,滋生本位主义,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协调困难;各部门的矛盾与冲突很难协调;很难贯彻系统原则、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

第三节国内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健全

1、国内领导体制的本质特点:

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

2)共产党的领导核心用途。

3)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2、国内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

1)领导权力过于集中。

2)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3)领导体制建设滞后。表现为:
1是领导法规的缺失;2是领导体制路径依靠现象十分紧急。

3、国内领导体制的改革的原则:

1)法治原则;2)公正原则;3)系统性原则;4)效率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4、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1)领导权限划分的科学化。

2)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3)领导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

4)领导体制建设的法制化。

热点专题

  • 深圳自学考试00153《水平管理(一)》模拟考试(一)
  •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鲁迅研究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成绩查询]2012天门中考考试成绩

[中考成绩查询]天津2012年7月高等教